《学习时报》刊载我校老师邵泽义文章:农业全产业链如何“全”

信息来源: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:2023-05-08 15:41 浏览次数:

最近接连推送了几篇本单位老师在国家级媒体发表的文章之后,小编私下里接到了不少朋友和同行的询问——

“你们是有什么特别的渠道吗?”

“没有!”小编硬气地回答。

“文章都是硬投?”

“对,都是硬投!”

有一句话叫啥,实力铸就经典,成功自带光芒!说到这里,不得不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党校谦虚低调、“敢为”、敢挑战的“燃”系老师,他(她)们都是党校版“乘风破浪的姐姐”、“披荆斩棘的哥哥”!

今天首先带大家认识一位小哥哥,泰州市委党校近年来最先评上副教授的80后教师之一:邵泽义老师。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,小编特别准备了邵老师的讲课生图、个人资料,还有他刚刚在中央党校《学习时报》发表的文章《农业全产业链如何“全”》,有没有超级期待呀~


个人照片

个人简介

邵泽义,泰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教师,副教授,江苏省党校系统“三个一批”人才培养对象,先后获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、全市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、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、优秀科研奖、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。公开出版专著1部,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和党报党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其中,核心期刊4篇;主持完成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。


为党育才、为党献策是党校人的天职,这几天,《新闻联播》等主流媒体上关于乡村振兴和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报道纷至沓来,党校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当然不甘落后啦~早就紧扣这方面工作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,形成了不少成果,这不,4月26号,邵泽义老师的《农业全产业链如何“全”》一文就在中央党校《学习时报》发表啦~这可是近一两个月来,泰州市委党校的小哥哥小姐姐们第3次在《学习时报》发表文章啦~一起来看全文:

农业全产业链如何“全”

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、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。近年来,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,但也存在发展基础不强、整体水平不高、产业链条不全等方面的普遍难题。当前,做好农业全产业链布局要跳出“外面给资源、自己搞生产、别人做销售”既有循环,树立由“产品抓产业”、用“产业抓链条”、以“链条抓体系”的“大农业”理念,通过打造农业全产业链,从而推动农业及其相关联产业产值上升,为乡村全面振兴铸就坚实基础。

挖掘“发力点”、补好“薄弱点”,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式发展。受发展基础、要素投入、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农业全产业链自身存在缺链、短链和断链等现实困境。要突破这些困境,就要挖掘“发力点”、补好“薄弱点”,用好创新载体、用活突出优势,通过拓展、补充、建强的方式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。一是瞄准创新拓展产业链。一方面,大力推动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互联网等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,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创新、着力布局智慧农业。另一方面,积极对接企业等经济组织和不同群体的需求,提高农业多元化、个性化生产能力和水平,促进农业服务方式创新,着力布局定制农业。同时,以特色种植、养殖为抓手,促进农业产品创新,着力布局品牌农业。此外,加大资源和要素投入,以科研为抓手,促进农业技术创新,着力布局科技农业。二是聚焦短板补充产业链。一方面,着力解决资源聚合难、经营主体散、发展能力弱等短板,统筹做好龙头企业引进、优质项目招商、社会资本整合等工作,补足农业产业链的主体性短板。另一方面,着力解决支撑力度不够、发展基础不好、关键硬件不足等短板,持续推进土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,以“小田变大田”为主要导向的基本农田规模化整合,强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道路、桥梁、沟渠等硬件的建设力度,补足农业产业链的外在性短板。三是突出优势建强产业链。一方面,突出本地农作物、农产品等的独特优势,加大整合、开发、加工等的力度和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的投入,坚持做深、做精方向开展二次加工,把产业链向纵深拓展。另一方面,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,积极利用外部资金、技术、产业平台等资源和载体放大特色产业的优势,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,提升特色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,大力布局组团式农业。

寻找“接入点”、探索“结合点”,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同构性再生。受农业辐射力、渗透力、驱动力等因素的限制,农业全产业链自身存在联通不畅、环节不全、结构不好的现实困境。要突破这个困境,需要寻找“结合点”、探索“接入点”,深挖自身潜力、对接优势资源,不断拓宽和延伸产业链。一是推进农业在“点、线、面”方向的整合。一方面,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在特定节点、系列环节、整体链条上的整合和联通,并在特色产业打造、优势产业培育、品牌产业壮大等方面集中发力,重点布局网状结构的农业。另一方面,大力推进涉农企业、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在乡镇、县域、市域层面的互补式协作和功能性合作,并在拓展产业功能、延展产业空间、拉长产业线条等方面集中发力,重点布局矩阵结构的农业。二是推进“工、文、旅”板块的融合。一方面,深度挖掘农业的保工、促文、助旅属性,放大“农业属性+”优势,精准对接工业厂房、仓储物流、园区基地建设等板块和文化创意、文艺生产、旅游观光等板块,大力推动农业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,积极开展产业形态创新,着重布局复合型农业。另一方面,大力开发农业的生态、文化、经济功能,放大“农业功能+”优势,精准对接产业功能区、休闲娱乐、健康养老、文化教育等板块并推动深度融合,注重布局功能性农业。三是推进农业在“产、加、销”环节的聚合。一方面,着力打通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环节“堵点”和“盲点”,坚持“以生产稳加工促销售”和“以销售配加工定生产”原则,推动生产、加工和销售企业实现系统化整合、无缝式协作,精心布局协作发展型农业。另一方面,实现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环节中要素的贯通,推动土壤管理、选种育苗、智能种养、产品加工、仓储运输、新型销售等“链式”发展,精心布局环节联动型农业。

找准“关键点”、瞄准“核心点”,推动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。受农业产业离散、资源发散、主体分散等因素的牵制,农业产业链自身存在聚合度低、专业化低、协作度低的现实困境。要突破这个困境需要找准“关键点”、瞄准“核心点”,盘活产业链主体活力、强化业态整合力度,通过做好、做优、做精的方式推动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。一是做好“一园一链”。一方面,通过政策倾向、制度保障、财力支持等方式鼓励产业园区以产品和产业为主线,采用“上下延伸”“左右延展”的方式培育强势产业链条、拓展园区功能。另一方面,坚持体系化、主题化原则,建立集产品加工、储存运输、技术研发、科技推广、咨询服务、立体销售等要素于一体的产业体系。同时,在统筹园区发展和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布局以“园+链”为导向的农业。二是做优“一企一产”。一方面,不断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,鼓励企业着力规避产业“面积广、布局乱、潜力差”的问题、做大做强主要产业,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。另一方面,发挥政策引导的重要作用,着力规避企业布局“分布广、结构散、功能弱”的问题和无序竞争、恶性竞争的问题,大力支持同种、同类企业向龙头企业集中,同种、同类产业向强势企业集中,推动形成同行业间“龙头企业做链条、小微企业补链条”的基本格局。同时,积极发挥产业发展规划的导向性作用,加快工业和制造企业“智改数转”步伐,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推动转型升级,向“专精特新”方向发展,通过转型升级做优做深支柱产业。此外,强化行政审批、招商引资、规划设计等的把关力度,布局以“企+产”为导向的农业。三是做精“一村一品”。一方面,鼓励和支持行政村深度挖掘独特地理、独有地貌、特色产业和产品、特有民俗技艺、农业遗产遗迹、红色场馆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潜力,整合利用社会资本、民间资金、集体资产等资源,坚持“强规模、创特色、做品牌”的原则,做精本村富有潜力、饱含特色、优势明显的产业和产品。另一方面,在认真调研、科学评估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,布局以“村+品”为导向、以“小”见“大”为趋势的农业产业,推动农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,加速乡村产业创新发展,持续做大县域生产总值增量和总量,促进并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,培育壮大乡村品牌产业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。

(文章来源:《学习时报》2023年4月26日07版 文章作者:邵泽义)

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